公署(仓库、坊市[1]、乡里、津梁、铺递)
施自改土归流,官廨虽仍其旧,然郡县营汛规模已殊卫治,而各县之以土司室为公署者,其创建更多,盖纪纲所存,固不能因陋就简也。志公署,而仓库附焉。至于本俗安民[2],则坊市、乡里为要。《太平寰宇记》载:清江十乡,建始五乡。今皆迥异旧规。而木拔道通则津梁、铺递亦四达弗碍,故皆次于后。
[1]坊市:犹街市
[2] 本俗安民:本俗指传统的习俗。《周礼》: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
施南府
文署
知府署:在城中西南,系旧卫署。乾隆元年升府时,因故基修建。岁久,榱栋[1]间有朽坏。道光五年,署府同治孙公仲清捐廉补修大堂、仪门及空宅、官厅等处。
同知署:在利川建南镇,嘉庆元年倾圮,前同知朱炘置行署于东门内。
通判署:在咸丰唐崖四大坝,今裁。
经历署:在学宫右。
武署
协署:在城西门内。
中军都司署:在城南门内。
左营守备署:在咸丰县城内。
右营守备署:在利川忠路。
[1]榱栋:屋椽及栋梁。
恩施县
文署
知县署:在城东门内,先为县丞署,即明时兵备道行署基。雍正六年改卫为县治,仍卫署,寻升为府治,移县署于今贡院地,因建棚,始移此。
教谕署:在学宫左。
县丞署:在城北九十里马者村,分防木贡。原在东门内,今县署地,乾隆二十年移此,原署遂为公馆。
巡检署: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崔家坝。
典史署:在嘉莲池北,系卫千总署。
武署
城守把总署:在城南门内。
把总署:在城东一百二十崔家坝。
宣恩县
文署
知县署:在乾隆二年建。
训道署:在学宫右。
巡检署一:在县南一百六十里乾坝。
巡检署一:在县东五十里东乡镇,系东乡土司旧署。
典史署:在县署西。
武署
城守千总署:在县治东。
把总署:在县南一百六十里忠峒。
来凤县
文署
知县署:乾隆四年建。
训导署:在学宫旁。
巡检署: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卯洞。
典史署:在县署旁,乾隆四年建。
武署
城守千总署:在城。
把总署:在县西一百里大旺。
咸丰县
文署
知县署:乾隆四年建。
训导署:在学宫旁。
巡检署:在县西南六十五里张家坪。
典史署:在县署左。
武署
把总署:在城。
把总署:在县西五十里唐崖。
利川县
文署
知县署:乾隆五年建。
训导署:在学宫旁,乾隆四十二年训导戴廷杞修。
县丞署:在县南一百三十里忠路铺。
巡检署一:在县西一百六十里建南镇。
巡检署一:在县北六十里南坪堡。
典史署:在县署西。
武署
城守千总署:在县北门内。
把总署一:在建南镇。
把总署一:在南坪堡。
建始县
文署
知县署:乾隆二年,知县武怡修,三十九年知县吴森重修。
训导署:在学宫旁。
县丞署: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大岩岭。
典史署:在县署左,雍正九年复设。
武署
把总署:在城。
仓库
施南府
府仓:在东门城楼及圆通寺。
府库:在堂西侧,向无存库钱粮,未设库书[1]、库丁[2],协署领饷回寄存府。库营弁[3]派兵看守。
同知仓
通判仓:向贮咸丰县常平仓内。
恩施县
常平仓:在县署左右[4],共贮谷一万八千石。库在大堂左侧,有库书四名。
社仓:分贮各里,共二十六处,贮谷共三千五百四十五石七斗六升八合一勺。
宣恩县
常平仓:在县署东,共贮谷五千石。库在二堂[5]西侧,有库书库丁四名。
社仓:分贮各里,连县城共五处,贮谷共九百零三石零升五勺。
来凤县
常平仓:在县署西,乾隆四年建。库在大堂左侧。
社仓:一在县署西,余分各里,共九处。
咸丰县
常平仓:在县署前,共贮谷五千石五百石。库在大堂左侧,户书兼管。
社仓:分贮各里,共十二处,贮谷共二千零一石九斗四升六合八勺。
利川县
常平仓:在县署左,共贮谷四千石。库在大堂西侧,有库丁四名。
社仓:分贮各里,共二十五处,贮谷共三千一百一十四石三斗一升八合一勺。
建始县
常平仓:在县署右,共贮谷四千石。库县署右,有库书一名。
社仓:一在蒲塘溪,余分贮各里,贮谷共二百五十二石六斗九升四合。
[1]库书:旧时官府仓库中掌管造册登记等事的吏员。
[2]库丁:旧称在府库中当差﹑打杂的人。
[3]弁:旧时称低级武官。
[4]疑衍一“右”字,或衍一“左”字。
[5]二堂:旧时指官府中大堂后面办公之处。
坊市
施南府城坊市凡二十三
恩施县(附郭)
东
永胜坊(正街)永和坊(小十字街) 一德坊(薛家巷) 仁德坊(大阳沟) 永寿坊(嘉莲池) 联升坊(城外)
南
镇远坊(正街) 仁政坊(鼓楼街) 上仁寿坊(郭家坡)下仁寿坊(大十字街) 仁和坊(梓橦巷) 文高坊(城外) 滕高坊(城外)
西
上永宁坊(正街)中永宁坊(后街) 下永宁坊(后街) 永胜坊(西城巷)
北
左清宁坊(正街)右清宁坊(正街) 永兴坊(猪市街) 上武胜坊(城外) 下武胜坊(城外)
乡里
施南府
恩施县
编户三里
东曰崇宁,原贮社仓,村名十二。
滚龙坝 蒋家坝 七渡溪 人山岭 花被村 落渡村 石板场 董家村 马尾村 杉木寮 河水屯 三里坝
南曰市郭,原贮社仓,村名四。
南屯堡 硃砂溪 芭蕉村 落坡村
西北曰都亭,原贮社仓,村名十。
金子坝 三会驿 龙马村 大屯堡 落叶坝 军 寨 水田坝 马者村 木贡村 木抚村
各里每百户设乡约、保正各一名,牌头十名。
集场
东乡二十
七里坪 莲花池 三岔口 丫木峪 黑 湾 万 寨 鸦鹊水 天生桥 新 塘 双土地 大溪场 城墙口 水沙坝 沙子地 天鹅坪(即麦子坦) 响板溪 红土溪 十个棚(即石灰窑)崔家坝 河水坪
南乡九
天 桥 沙子坡 王家村 黄泥塘 硃砂溪 芭蕉村 桅杆堡 盛家坝 大歇场
西乡四
白果坝 两河口 见天坝 柘林溪(即牛滚垱)
北乡十七
方家坝 小龙潭 向家村 鸡心笼 杉木坝 峦山子 跳鱼坊(即龙马村) 梭布垭 白洋坪 罗针田 大屯堡 马 者 土峰凸 木 抚 太阳河 蒿 坝 板 桥
宣恩县
编户七里
施南 石虎 木册 忠建 东乡 高罗 忠峒
共保正五十六名,甲长三百三十九名。
集场
东乡镇 大溪村 乾 坝
来凤县
编户十二里
东曰体乾乡,里五
诚一 元阜 亨康 利正 贞肃
南曰达德乡,里三。
知乐 仁育 勇敬
西曰聚伦乡,里四。
孝原 梯恭 忠崇 信义
每里分四甲,每甲乡约、保正各一名,共乡约四十八名,保正四十八名。
集场
东乡四
旗鼓寨 上 寨 老司城 苏家堡
南乡三
革勒车 旧 司 三到林
西乡三
漫 水 卯 洞 小 坳
咸丰县
编户八里
永丰 乐乡 太和 平阳 仁孝 义梯
礼忠 智信
共保正六十四名
集场
张家坪 忠 堡 丁 寨 十字路 黑 峒 土老坪 马河坝 忠 塘 二台坪 白果坝 尖山寺 滩田湾 虾蟆池 龙 坪 石人坪 璇沱坝 沙子场 罗锅坪 老崖孔 毛 坝 大路坝 老李坝 小 村 大 村 活龙坪 二仙崖 清水塘
利川县
编户七里
中汛三
市郭 都亭 讲让
忠路二
怀德 兴仁
南坪一
都里
建南一
向化
集场
中汛十八
李子坳 黄泥坡 团宝寺 野猪坪 长嵌塘 箐 口 偏 嵌 冷水坪 红桩沟 青 崖 茅 坝 太 和 大 塘 丰 乐 新 场 三步街 兴隆街 土墙坝
共三十六保
忠路十一
忠 路 大沙溪 椒 园 沙溪司 十字路 乐 利 天滩坝 黄土地 黄泥塘 双 峰 老屋基
共二十八保
南坪五
南 坪 野茶坝 汪家营 七里沟
共十五保
建南八
建 南 萝葡店 太平镇 兴 隆 箭竹溪 鱼筌口 白杨塘 小 河
共十保。
建始县
编户七里
坊郭 太安 长寿 景阳 新陇 永福 革塘
今并景阳、新陇、革塘于坊郭,太安、长寿内实三里,分四甲,共乡约、保正三百五十名。
集场
东乡五
龙潭坪 青里坝 三里坝 高店子 广福桥
南乡七
罗家坝 马水河 红岩子 花果坪 田家坝 官店口
挖葛坦
西乡一
猫儿坪
北乡二
板桥子 长梁子
津梁
恩施县[1]
东门渡:在城东门外,明生员张泰阳于此造清江桥,冬设春撤,当时称便,圮后遂为官渡。嘉庆十六年邑人康兴廉捐施,有碑。
南陵渡:在城东十里,亦呼南里渡。
清坪渡:在城东九十里。
石信渡:在城东一百里。
东津渡:在城东一百里。
小渡口:在城北八里。
由渡口:在城北三十里。
支里渡:在城北五十里。
龙溪渡:在城东北一百里。
麻姑渡: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
登龙桥:在城内典史署。旧传城中有詹词科帮宅桥,当其前里人重之,因名。桥跨小溪,源于后城,东流折而南傍嘉莲池,出间口入清江。今大小十字街尽为民居,溪形半隐半现,桥于现处甃石以成。
文明桥:在城南药水上。明教授王逮卫镇抚石林造,因又名王公桥。康熙间崔成玉重修。
成志桥:在城南麒麟溪上,明成化三年指挥使唐贵始修,用木。万历六年卫人周汲泉(佚其名)[2]重修,易以石。康熙九年守备贾进才、齐文胜再修。乾隆五十一年,张姓补修。嘉庆二十一年,宣恩宋宏加修,一名便冬桥。《湖北通志》既载此桥,又载便冬桥,实一桥也,今俗呼南门大桥。
济政桥:在城南巴公溪上。明指挥使唐贵、项生李庠始修,用木。卫人周汲泉重修,易以石。康熙间复修,嘉庆十六年重修,知府谭光祥更名丰乐桥。
凌虚桥:在城南六十里。
金华桥:在城西门外药水溪上。
涌鲸桥:在城西腰带溪上。
镇武桥:在城北门外。明宣德十年指挥使孙本建,正统间指挥使冯广重修,康熙中游击卢达再修。嘉庆年重修。今俗呼北门小桥。
蟠龙桥:在城北蟠龙溪上。
隆施桥:在城北金子坝。
广济桥:在城北凉水井。
接龙桥:在城北沙河。
乾元桥:在接龙桥侧。
多福桥:在城北四十五里衣角坝,邑人陈士福募修。
览胜桥:在城东北通潮溪上。
[1]原文无“恩施县”三字,从全篇结构上看,应有。
[2]疑“佚其名”三字当在下行“张姓”后。
宣恩县
南门渡:在县南郭外。
长河渡:在东乡即清江别名。
忠建河渡:在东乡。
两河口渡:在东乡。
太平坝渡:在小关。
桃子岔渡:在乾坝。
李家河渡:在乾坝。
穿箭河渡:在乾坝。
来凤县
客寨河渡:船一,夫一。
红崖壁渡:船一,夫一。
上寨河渡:船一,夫一。
堰寨河渡:船一,夫一。
官堰塘渡:船一,夫一。
花屋滩渡:船一,夫二。
近凤寨渡:船一,夫二。
双凤桥:在县东门处,今圮。
高桥:在县东里许。
太平桥:在县东五里,乾隆十年邑民覃善其捐建。
客寨河桥:在县南里许,石桥二拱。嘉庆十二年知县朱鸣凤劝建,一中霁虹桥。
五里桥:在县南五里。
迎凤桥:在县南九十五里卯洞,乾隆二十一年巡检董天祥捐建。
石梁桥:在县南一百十五里卯洞,乾隆二十一年巡检董天祥捐建。
高峒桥:在县西南三十里,乾隆二十年建。
天人桥:在县西南三十里,乾隆二十一年知县林翼池建。
三元桥:在县西南六十里大旺,乾隆十六年县丞蒋灏捐建,十八年县丞蒲又宏重修。
安远桥:在县西南七十里大旺,乾隆二十一年县丞又宏[1]建。
利凤桥:在县西里许。
双枫桥:在县西十五里。
龙洞桥:在县北五里,雍正二年建。
[1] 又宏,当为上行所指的“蒲又宏”。
咸丰县
鱼洞溪渡。
芭蕉溪渡。
唐崖渡。
麻地坝渡。
通济桥:在县东十里。
升龙桥:在县城南门外。
大坝崖桥:在县南。
起凤桥:在县西门外。
野猫河桥:在县西门外。
利川县
小溪河渡:在建南。
龙潭河渡:在县西。
龙头桥:在县东五里。
小桥:在县东五里。
双桥:在县南二里。
高桥:在县南八里。
太平桥:在县西三十里。
龙桥:在县西五十里。
杨柳桥:在县北五十里。
建始县
龙驹河渡:在县南四十里,一名龙溪渡。
宣化桥:在县内北街。
石门桥: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凭虚结构,传为仙人所造。
迎恩桥:在县南门外。
兴隆桥:在县南一里。
通进桥:在县北门外。
板桥:在县北五里。
指阳桥:在县北十里。
乌龙桥:在县北十里,即下坝桥。
铺递
施南府
恩施县
府总铺:铺司二名。
县总铺:铺司二名。
东门底铺:铺司二名。
莲花池铺:铺司三名,自东门底铺至此二十里。
丫木峪铺:铺司三名,自莲花池铺至此十八里。
一桶水铺:铺司三名,自丫木峪铺至此二十里。
南里渡铺:铺司三名,自一桶水铺至此十五里。
滚龙坝铺:铺司三名,自南里渡铺至此十五里。
崔家坝铺:铺司三名,自滚龙坝铺至此十六里,自此十五里达建始县红岩子铺。
南门底铺:铺司一名。
天桥铺:铺司二名,自南门底铺至此十五里。
乾溪铺:铺司二名,自天桥铺至此二十里,自此二十五里达宣恩县椒园铺。
芭蕉铺: 铺司一名,自南门底铺西行,至此五十里。
桅杆堡铺:铺司一名,自巴蕉铺至此二十五里。
天池铺:铺司一名,自桅杆堡铺至此二十五里。
下营坝铺:铺司一名,自天池铺至此十五里,自此三十里达咸丰县七里塘铺。
北门底铺:铺司一名。
方家坝铺:铺司二名,自北门底铺西行自此十五里。
黄草坡铺:铺司二名,自方家坝铺至此三十五里。
罗针田铺:铺司二名,自黄草坡铺至此二十五里,自此三十里达利川县长嵌铺。
沿长坡铺:铺司二名,自北门底铺东行,至此二十里。
鸡心笼铺:铺司二名,自沿长坡铺至此二十里。
峦山子铺:铺司二名,自鸡心笼铺至此三十里,自此三十里达建始县龙驹河铺。
共二十三铺,设铺司四十六名,俱系徭编[1]。
[1]徭编:编户之民的徭役。
宣恩县
总铺:铺司四名。
刘家庄铺:铺司一名,自总铺东行,至此二十里。
东乡铺:铺司一名,自刘家庄铺至此三十里。
乾沟铺:铺司三名,自总铺南行,至此十五里。
茅坝铺:铺司二名,自乾溪沟铺至此二十五里。
东门关铺:铺司二名,自茅坝铺至此二十里。
板寮铺:铺司二名,自东门关铺至此二十里。
高罗铺:铺司二名,自板寮铺至此二十里。
头道水铺:铺司三名,自高罗铺至此二十五里。
乾坝铺:铺司二名,自关道水铺至此二十五里。
崖脚铺:铺司二名,自乾坝铺至此二十五里,自此十八里达来凤峡口寨铺。
忠峒铺:自头道水铺东行,至此三十五里。
椒园铺:铺司四名,自总铺西北行,至此二十里,自此北行二十五里达恩施县乾溪铺。
倒峒铺:铺司二名,自椒园铺至此三十里。
大岩坝铺:铺司二名,自倒峒铺至此二十五里。
黄草坝铺:铺司二名,自大岩坝铺至此二十五里,自此二十五里达咸丰县白果坝铺。
共十六铺,设铺司三十五名。
来凤县
县前铺:铺司二名。
在城铺:铺司二名。
峡口寨铺:铺司二名,自在城铺东行十五里至此,自此十八里达宣恩县崖脚铺。
红崖堡铺:铺司二名,自在城铺南行,至此二十五里。
上寨铺:铺司二名,自红崖堡铺至此二十里。
漫水铺:铺司二名,自上寨铺至此三十五里。
凉水井铺:即卯洞,铺司二名,自漫水铺至此四十里。
散毛铺:铺司二名,自在城铺西北行,至此十五里。
革勒车铺:铺司二名,自散毛铺至此四十里,自此四十里达咸丰县土老坪。
石崖门铺:铺司二名,自散毛铺西行,至此四十里。
大旺铺:铺司二名,自石崖门[铺][1]至此四十里。
共十一铺,设铺司二十二名,俱系徭编。
[1]原文无“铺”字,据上下文的意思加。
咸丰县
总铺:铺司四名。
猴子岭铺:铺司二名,自总铺东行,至此十五里。
邢门村铺:铺司二名,自猴子铺至此十五里。
白果坝铺:铺司二名,自邢家村铺南行,至此二十五里,自此二十五里达宣恩县黄草坝铺。
十字路铺:铺司二名,自总铺南行,至此十五里。
土老坪铺:铺司二名,自十字路铺至此二十五里,自此四十里达来凤县革勒车铺。
水车坪铺:铺司一名,自总铺西南行,至此三十里。
张家坪铺:铺司二名,自水车坪铺至此二十里,自此四十里达四川黔江县。
梅子坪铺:铺司二名,自总铺西行,至此三十里。
唐崖铺:铺司二名,自梅子坪铺至此二十里。
七里塘铺:铺司一名,自唐崖铺至此三十里,自此三十里达恩施县下营坝铺。
马家池铺:铺司二名,自总铺西北行,至此八十里。
两河铺:铺司二名,自马家池铺至此三十里。
毛坝铺,铺司二名,自两河铺自此三十里。
活龙坪铺:铺司二名,自毛坝铺至此四十里,自此四十里达利川县沙溪铺。
共十五铺,设铺司三十名,俱系永充。
利川县
总铺:铺司三名。
火塘铺:铺司三名,自总铺东行,至此三十里。
下马溪铺:铺司三名,自火塘铺至此三十里。
长嵌塘铺:铺司三名,自下马溪铺至此三十里。自此三十里达恩施县罗针田铺。
三渡水铺:铺司二名,自总铺西行,至此三十八里。
继长坝铺:铺司二名,自三渡水铺至此二十五里。
潭丈沟铺:铺司二名,自继长坝铺至此三十里。
孙家塘铺:铺司二名,自潭丈沟铺至此二十里。
忠路铺:铺司二名,自孙家塘铺至此二十里。
下道子铺:铺司一名,自忠路铺至此五十里。
沙溪铺:铺司一名,自下道子铺至此三十里,自此四十里达咸丰县活龙坪铺。
大坡槽铺:铺司二名,自总铺北行,至此二十里。
南坪铺:铺司二名,自大坡槽铺至此三十里。
石灰窑铺:铺司二名,自南坪铺至此四十里。
白杨塘铺:铺司一名,自石灰窑[铺][1]至此三十里。
阳坡地铺:铺司二名,自白杨塘铺至此三十里。
水田坝铺:铺司二名,自阳坡地铺至此四十里。
建南铺:铺司二名,自水田坝铺至此三十里。自此七十里达四川龙驹坝,八十里达四川石柱厅。
共十八铺,设铺司三十七名,俱系永充。
[1]原文疑脱一“铺”字。
建始县
总铺:铺司三名。
马水河铺:铺司二名,自总铺东行,至此二十里。
小坝铺:铺司二名,自马水河铺至此三十里。
乾沟铺:铺司二名,自小坝铺至此三十里。
石门铺:铺司三名,自乾沟铺至此三十里。
莲三坡铺:铺司三名,自石门铺至此三十里。
箐口铺:铺司三名,自莲三坡铺至此三十里,自此四十里达巴东县三尖观铺。
牛角水铺:铺司二名,自总铺南行,至此二十里。
龙驹河铺:铺司二名,自牛角水铺至此二十里,自此三十里达恩施县峦子峰铺。
羊背垅铺:铺司三名,自总铺东南行,至此三十里。
核桃园铺:铺司三名,自羊背垅铺至此三十里。
红岩子铺:铺司二名,自核桃园铺至此十五里,自此十五里恩施县崔家坝铺。
共十二铺设铺司三十名。
添设建足章程
乾隆二十年八月,准宜昌府移【饬】[1]据巴东县详。据马夫等禀:差使烦多,马夫额设[2]无几,势难分身兼顾。且马递施南公文,路途崎岖,内有杨柳荒[3]三十余里,深林密箐,并无居民、店铺,每积雪凝冰与春夏雨发,泥深尺许,滑溜难行。更有箐口,沿途荒山甚多,而虎豹豺之类,时常出没。请饬令[4]各铺兵若值夜,遇公文驰递到铺,即持火把护送,庶公文得以迅速,详奉藩臬[5]批饬,仰宜昌府会同施南府即速妥议、详夺[6],并准宜昌府饬据巴东县议详[7],将建始县箐口塘拨设分健足[8]一二名,耑[9]司接递巴东县马夫递回之公文,彼此尚觉适中等因[10],移请会稿[11]详,饬令建始县拨健足二名,县给铃印发号,庶责有攸归,并饬该邑遵办各等情详奉,批准在案。
三十九年五月,因接到省中各件公文破烂迟误,请仿照荆宜二府,于郡城召募健足数名,将府县文禀按五日一次,径送省城,甚属便捷。施郡距省更远,应请仿照设立健足六名,在郡轮流差送六邑公文,饬交恩邑总铺。同府发申,每适一六日,差健足一名,送省交江夏总铺折封分投,其省中逐日行府及六邑一切公文,亦交回施健足收投,往返以二十六为限。其健足六名,每名工食六两,每次脚价银二两四钱,每月六次,闰月六邑轮派一次,无须另差专役,较之从前,转觉省便。当经详奉批准在案。
四十年,据恩邑详请,各县按月轮次派拨其银两,自行给发。嘉庆二十年,因各健足盘费不敷,多有迟误,府饬各属加添银一两四钱,共银四两四钱,现在遵照办理。
《施南府志》卷之六终
原创文章,作者:恩施特产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stcw.com/wenyienshi/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