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南府志》卷之八 典礼志~坛庙 仪注

坛庙(仪注[1])
崇德报功垂诸祀典,直省郡邑皆同。惟施为新造,坛庙多属创建,《方志》所宜备,纪也。至若牲酒[2]豆笾[3]之数,登降上下之节,或亦考献徵文者所不容略乎?他如迎诏、迎春、乡饮、读法[4],则嘉礼也。日月食救护、霜降祭旗纛,则军礼也。并录之,以备掌故。志《典礼》。
[1] 仪注:制度;仪节。
[2] 牲醴:指祭祀用的牺牲和甜酒。
[3] 豆笾: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4] 读法:此处指宣读法令。
施南府 恩施县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二里许马鹿口,雍正二年建,今坛垣久圮。
宣恩县在县南城西。
来凤县在县北门外,乾隆二十一年知县林翼池捐建。
咸丰县在县[南门外][1]。
利川县在县城北门外。
建始县在县城西门外演武厅之左。
社右、稷左,异位同坛,皆北向。
通礼:岁以春秋仲月[2]上戊日致祭。府:知府主之,县:知县主之。在城文武官、丞、史、把总皆与视。割牲、省粢盛[3],府以佐贰;县以丞若史各一人。纠仪:府以教授、训导,县以教谕、训导,二人。执事,用掾吏。赞相[4]、礼仪:均于学弟子员内选充。
[1] 原文缺三字,据《增修施南府志》补。
[2] 春秋仲月:农历二月和八月。
[3] 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4] 赞相:指举行典礼时司仪赞唱导引各种仪式
仪注:前期,主祭官暨陪祭官、执事人,各于公廨致斋三日,扫除坛壝[1]内外,具祝版、备器陈。祭之前夕:饬掌馔洁,备品物,置案于神厨,设香烛,视割牲官公服诣案前,上香,行三叩礼毕,宰人牵牲告腯[2],遂割牲,以豆取毛血,瘗[3]于坎。及祭日,鸡初鸣,执事人入,设案一于坛上,正中北向;陈铏[4]二,实和羹[5];簠[6]二,实稻梁;簋[7]二,实黍稷;笾四,实形盐、裹【枣】[8]、栗、鹿脯;豆四,实菁菹、鹿醢、芹菹、兔醢。若不能备,各就土所有,以其类充。案前设俎,陈羊一、豕一;又前设香案一,陈祝文、香盘、炉灯;左设一案,东向,陈篚[9]一、实帛二、尊一、爵六,又设福胙[10]于尊、爵之次。司祝一人,司香帛二人,司爵二人,二人位案西,东面。阶下之东设洗,当阶为主祭官拜位,其后为陪祭官拜位,文东武西。通赞二人,位阶下左右;纠仪官二人,分位陪祭官左右,均东西面。漏未尽,主祭官及陪祭官朝服毕集坛外,引赞二人引省粢官入坛,遍视牲、器、酒齐,馔者告洁,退。左右引班二人,引陪祭官入,东西序立,东班西面,西班东面;引赞二人引主祭官入至阶下,盥手;通赞赞:“执事者各司其事。”赞:“就位。”引赞引主祭官、引班引陪祭官咸就拜位立。赞:“迎神。”引主祭官升,诣香案前跪,奉香,主祭官三上香,兴。赞:“复位。”引主祭官降阶复位立。赞:“跪、叩、兴。”主祭官暨陪祭官行三跪九叩礼。赞:“初献。”引主祭官升,诣神位前跪。司帛跪奉篚,恭献,仍授司帛,兴,奠于案。司爵跪奉爵,主祭官受爵,恭献,仍授司爵,兴,分诣社稷位前,各奠正中,皆退。赞:“读祝。”引主祭官诣香案前,跪,陪祭官皆跪,司祝三叩,兴,奉祝文,跪于右,读曰:“维某年某月某日,某官某致祭于社稷之神曰:‘维神奠安九土,粒食万邦,分五色以表封圻,育三农而蕃稼穑。恭承守土,肃展明禋。时届仲(春秋),敬修祀典,庶丸丸松柏,巩磐石于无疆;翼[翼]黍苗,佐神仓于不匮。尚飨!”读毕,三叩,兴,以祝文复于案,退。赞:“叩、兴。”主祭官暨陪祭官三叩,兴。赞:“复位。”引主祭官降阶复位立。赞:“亚献。”引主祭官升诣神位前,献爵于左。赞:“终献。”献爵于右,均如初献仪。赞:“赐福胙。”引主祭官升诣香案前,跪。司爵跪进福酒于右,主祭官受爵,拱举。司爵接爵,兴;司馔跪进豆内【肉】[11]于左,主祭官受豆,拱举,司馔接豆,兴,各退。赞:“叩、兴。”主祭官三叩,兴。赞:“复位。”引主祭官复位,立。赞:“送神。”赞:“叩、兴。” 主祭官暨陪祭官行三跪九叩礼。赞:“彻【撤】[12]馔。”执事官彻【撤】馔。赞:“瘗祝帛。”执事官奉祝,次香、次帛、次馔,诣瘗所。礼毕,各退。
[1] 壝(wéi):古代祭坛四周的矮墙。
[2] 腯:肥壮。多用以形容牲畜。
[3] 瘗(yì):埋物祭地。
[4] 铏(xíng):古代盛羹的鼎,两耳三足,有盖,常用于祭祀。
[5] 和羹: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6] 簠(fǔ ):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7] 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8] “裹”疑为“枣”。
[9] 篚:古代盛物的竹器。
[10]福胙:祭祀所用的肉类。
[11] “内”疑为“肉”。
[12] “彻”疑为“撤”。
施南府 恩施县
先农坛在府城北门外马鹿口,雍正四年建,今坛垣久圮。坛高二尺一寸,宽二丈五尺,正房三间,中奉先农神牌,红地金书,牌高二尺四寸,宽六寸。牌座高五寸,宽九寸五分。东贮祭器、农具,西贮耤田[1]米谷。配房二间,东置办祭品,西守农居,住缭以周垣。
宣恩县在城□门外。
来凤县在县城东门外,乾隆四年建。
咸丰县在县城东门外。
利川县在县城东门外。
建始县在县城东门外,雍正五年,知县祖永绳置买耤田四亩九分,建神库三间。八年,知县武怡复建门楼一座。
通礼:岁以仲春亥日致祭(或用季春)。府:知府主之,县:知县主之。文武官及各执事人均如祭社稷之礼。先二日,主祭、陪祭、执事各官致斋公所,扫除坛上下。祭日,鸡初鸣,执事人入,设先农神案于坛正中南向,陈铏一、簠一、簋二、笾豆各四。案前设俎,陈羊一、豕一。又前設香案一,陈祝文、香盘、炉、灯;左設一案,東向,陈帛一、尊一、爵三、陈福酒、胙肉于尊爵之次。设洗于阶下之東。
仪注:质明,引班引陪祭官入,引赞引主祭官入。通赞赞:“执事者各司其事。”赞:“就位。”引主祭官至阶下盥手,就拜位立;陪祭官按班就东西拜位立。均北面迎神,上香读祝,行三献礼。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先农之神曰:‘惟神肇兴稼穡,立我烝民。颂思文之德,克配彼天;念率育之功,陈常时夏。茲当东作,咸服先畴。洪惟九五之尊,岁举三推之典。恭膺守土,敢忘劳民!谨奉彝章,聿修祀事。惟愿五风十雨嘉祥,恒沐神庥;庶几九穗双歧,上瑞频书大有。尚饗!”余仪与祭社稷同。祭毕,率属行耕耤礼。
耤田在先农坛侧。有事先农之日,知府率在城文官耕耤。是日首,县知县视土,宜备谷种、青箱、朱鞭、耒、服、耜、黝牛,及他农器、耕器,预陈耕所。耆老率农夫,披蓑戴笠,俟于田间。通赞、学弟子分立田首,又向阙张画屏,设香案一,南向。通赞立香案之南,引班、教谕、训导立通赞之南,皆西面,致祭先农。礼毕,各官易蟒袍诣耤田。通赞行耕耤礼,知府以下就耕所,执事者受耒耜与鞭,皆右秉耒,左执鞭,进耕。知府知县以丞一人执种箱,史一人播种,皆耆老,一人牵牛,农夫二人扶犁,各九推九返,毕,释鞭耒,以次序立田首,西向北上,农夫遂终亩。告毕事,各官补服望阙,立。通赞赞:“齐班。”引班分引各官至香案前,按班序立,重行北面,耆老老农稍远列,行北面随立。赞:“跪、叩、兴。”行三跪九叩礼,兴,各退。各县则正官率佐贰丞史,耕耤,各以耆老二人执箱播种,余仪同。
[1] 耤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文庙
府学在城内象牙山下。
恩施县学在城南门内。
宣恩县学在县城西。
来凤县学在县城内东北。
咸丰县学县城东。
利川县学在县城南门内。
建始县学在县城内西北隅。
崇圣祠府学在大成殿西。
恩施县学在大成殿后东。
宣恩县学在大成殿后。
来凤县学在。
咸丰县学在。
利川县学在。
建始县学在。
大成殿内至圣先师正位南向,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东位北上西向,宗圣曾子、亚圣孟子西位北上东向。
东序:先贤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有子若,皆北上西向。
西序:先贤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朱子熹,皆向上东向。
东庑:先贤蘧瑷、澹台灭明、原宪、南宫适、商瞿、漆雕开、司马耕、梁鳣、冉孺、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齐、公良孺、公肩定、鄡单、罕父黑、荣旂、左人郢、郑国、原亢 [籍][1]、廉絜、叔仲会、公西舆如、邽巽、陈亢、琴张、步叔乘、秦非、颜哙、颜何、县亶、乐正克、万章、周敦颐、程锦【颢】[2]、邵雍。
西庑:先贤林放、宓不齐、公治长、公皙哀、高柴、樊须、商泽、巫马施、颜辛、曹卹、公孙龙、秦商、颜高、壤驷赤、石作蜀、公夏首[3]、后处、奚容箴、颜祖、句井疆、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伋、乐欵、狄黑、孔忠、公西葴、颜之仆、施子常、申枨、左丘明、秦冉、牧皮、公都子、公孙丑、张载、程颐。
先儒谷梁赤、高堂生、孔安国、毛苌、郑康成、范宁、韩愈、胡瑗、司马光、尹焞、胡安国、张栻、陆九渊、黄幹、真德秀、何基、陈澔、金履祥、许衡、薛瑄、陈献章、蔡清、吕坤、刘宗周、孙奇逢、陆陇其均北上东向。
通礼:岁以春秋仲月上丁行释奠[4]礼。正献:知府主之,两序两庑以知知县、教职分献,视割牲、省粢盛以左贰,纠仪以教职,司祝、司香、司帛、司馔、引赞、通赞、引班以学弟子员娴礼仪者执事,在城文武官咸与祭。县以知县为正献官。前期致斋二日,祭前一日饬庙户洁扫庙宇内外,视割牲官公服诣神厨,视割牲如仪,正献官率执事人入学习仪(礼生十四名),教官论乐舞生入学,习舞习吹(佾舞生三十六名,乐工五十二名),夜分具器陈。
先师位前牛一、羊一、豕一、登[5]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炉一、镫二。
四配位前各羊一、豕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炉一、镫二。
十二哲位前铏一、簠一、簋一、笾四、豆四,东西各羊一、豕一、炉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其东南设一案,西向,陈礼神制帛九(色白)、香盘四、尊三、爵二十有七;西设一案,东向,陈礼神制帛八、香盘三、尊二、爵二十有四,凡牲陈于俎。凡帛,正位四配异,十二哲东西共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东庑二位同案,每位爵一,实酒。每案簠一、簋一、笾四、豆四。
先贤位前羊二、豕二、香案一、炉一、镫二。
先儒案前羊一、豕一、香案一、炉一、镫二。设案一,于南北向,陈礼神制帛二、香盘二、尊三、虚爵六、俎篚幂勺具。东西两庑陈设同,设洗于阶下之东。
[1] 原文缺“籍”字,可补。
[2] 原文为“锦”字,当为颢。
[3] 原文为“公首夏”,当为“公夏首”。
[4] 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5] 登:古代祭器名。
通礼:乐器陈设两阶,编钟在东,编磬在西,皆十有六,悬以虡业[1]。东应鼓一、柷[2]一、麾一,西敔一。东西分列琴六、瑟四、簘六、笛六、篪四、排簘二、埙二、笙六、搏拊[3]二、旌二、羽龠三十有六。
仪注:祭之日,鸡初鸣,各官豫集于明伦堂,均朝服。昧爽,赞礼生二人引承,祭官由大成左侧门入。又礼生八人,分引两序两庑,分献官随入至阶下之东,盥手毕,引至阶下拜位前立。引班引陪祭官由左右侧门入,各就拜位,序立,典仪唱乐,舞生登,歌,执事者各司其事,文舞六佾进,赞礼生赞,就位,承祭官、分献官、陪祭官各就位立,典仪迎神,司乐赞,举迎神,乐奏《昭平之章》,乐作。赞礼生赞:“就上香位。”引承祭官升,东阶入殿左门。赞。诣先师香案前,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赞,上香。司香跪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跪,行叩礼。兴,(不赞),以次诣四配位前跪,上香,仪同。赞:“复位。”引承祭官退,降阶,复位。
初迎神时,赞礼生分引东西序分献官各一人升,东西阶入殿左右门,诣十二哲位前,跪,上香,退,降阶复位,引两庑,分献官东西二人,分诣先贤、先儒位前,跪,上香,退,复位,均如前仪。赞礼生赞:“跪、叩、兴”,承祭官分献,分献官暨陪祭官均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典仪,赞:“奠帛献爵,行初献礼。”赞:“奏《宣平之章》,舞《羽龠之舞》。”作,赞礼生引承祭官升阶,赞诣先师位前,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兴司帛跪,奉篚。承祭官受篚,拱举,奠于案,司爵跪,奉爵,承祭官受爵,举爵于垫中,跪行一叩礼,兴。(不赞)。赞礼生赞:“就读祝位。”引承祭官至殿中拜位立,赞:“跪。”承祭官、分献官暨陪祭官皆跪,赞:“读祝。”司祝跪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革官某致祭于至圣先师孔子曰:惟先师德隆千圣,道冠百王,揭日月以常行,自生民所未有,属文教昌明之会,正礼和乐节之时,辟雍钟鼓,咸恪荐于馨香;泮水胶庠,益致严于笾豆。兹当仲(春秋),祗率彝章,肃展微忱,聿将祀典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尚飨。”
读毕,奉祝版,跪,安先师位前篚内,三叩,兴,退,乐作,赞:“跪、叩、兴。” 承祭官、分献官暨陪祭官均行三叩礼。赞礼生引承祭官以次谕诣四配位前。跪,奠帛献爵,降价复位,均如仪引。两庑分献官诣先贤、先儒位前,暨四配位前,奠爵于左,如初。两序两庑分献毕,均复位,乐止。终献,奏《叙平之章》(舞同亚献),乐作,引承祭官升阶,奠爵于右,如亚献仪,两序两庑随分献毕,均复位。乐止,《文德之舞》,退,典仪赞:“饮福。”受胙。赞礼生赞:“诣受福胙位。”引承祭官至殿中拜位,立,奉福胙,二人自东案捧福胙至先师位前,拱举,退,立于承祭官之右,接福胙,二人自西案进,立于左。赞:“礼生。”赞:“跪。”承祭官跪,赞:“饮福酒。”右一人跪,递福酒,承祭官受爵,拱举,以授于左,接,以兴,次受胙,如饮福酒之仪。赞:“叩、兴。”承祭官三叩。兴。赞:“复位。”引承祭官退,降阶复位,赞:“跪、叩、兴。”承祭官、分献官暨陪祭官均行三跪九叩礼,兴,典仪赞:“彻馔。”奏《懿平之章》,乐作,彻毕,乐止,赞:“送神。”奏德平之章,赞礼生赞:“跪、叩、兴。” 承祭官、分献官暨陪祭官均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馔,送燎。”有司各奉祝帛、香、馔,恭送燎所,如仪。承祭官避立,拜,位四旁,过,复位,乐作,赞礼生引承祭官诣燎所视燎毕,仍引由左侧门出,乐止,陪祀各官皆退。
[1] 虡(jù)业: 古时悬挂钟鼓的木架。
[2] 柷(zhù):古代打击乐器,像方匣子,用木头做成,奏乐开始时敲打。
[3] 搏拊:古乐器名。
崇圣祠殿内
肇圣王木金父正中
裕圣王祈父左
诒圣王防父右
昌圣王伯夏次左
启圣王叔梁纥次右。皆南向。
先贤颜无繇、孔鲤东位西向。
先贤曾点、孟孙氏西位东向。皆北上。
东庑
先儒周辅成、程晌、蔡元定西向
西庑
先儒张迪、朱松东向均北上。
通礼:正位前各羊一、豕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炉一、镫二。配位前簠一、簋一、笾四、豆四。东西羊豕各一、炉一、镫二;中设一案,少西,供祝版;东设一案,陈礼神制帛五(色白)、香盘六、尊四、爵十有五;西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四、香盘四、尊三、爵十有二,两庑东二案,西一案,每位爵一,实酒;每案陈设簠、簋、笾、豆、羊、豕、炉、镫如配位之数,各南设一案,陈礼神制帛一、香盘一、尊一、虚爵三,俎篚幂勺皆具设洗于阶下之东,
仪注:上丁同时致祭。正献:以教官两庑分献,以食饩弟子员各一人。赞礼生引承祭官入祠垣左门,引分献官随入。承祭官诣阶下,盥手。典仪赞、执事者各司其事。赞礼生赞:“就位。”承祭官、分献官就位,立,典仪赞:“迎神司香。”司香奉香盘,就各案前,立,赞礼生赞:“就,上香位。”引承祭官升东阶入殿左门。赞:“诣肇圣王位前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跪,行一叩礼,兴。(不赞),次诣左右正位前跪,上香,仪同。降价复位。赞礼生引分献官升东西阶,入殿左右门,分诣四配两庑位前跪,上香,如仪。降阶复位。赞礼生赞:“跪、叩、兴。”承祭官、分献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赞礼生引承祭官升阶,赞:“诣中案前跪。”司帛跪,奉篚,了承祭官受篚,拱举,奠于案;司爵跪,奉爵,承祭官受爵,拱举,奠于垫中,跪,跪,行一叩礼,兴。(不赞),以次诣左右正位案前跪,奠帛,献爵,仪同。赞礼生赞:“就读祝位。”引承祭官诣殿中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赞:“跪。”承祭官、分献官皆跪,赞:“读祝。”司祝跪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革官某致祭于圣昌王:惟王奕叶,钟祥光开圣绪成德之后,积久弥昌,凡声教所覃敷,率循源而溯本,宜肃明禋之典,用申守土之忱,兹届仲(春秋)聿修祀事,配以先贤颜氏、先贤曾氏、先贤孔氏、先贤孟孙氏,尚飨。”
读毕,兴。奉祝版,跪,安肇圣王位前篚内,三叩,兴,退。赞礼生赞:“跪、叩、兴。”承祭官、分献官行三叩礼,兴。赞:“复位。”引承祭官出降阶复位。赞礼生引正殿,分献官升东西阶入殿左右门,诣配位前;引两庑分献官分诣两庑位前跪,奠帛献爵,兴复位,均如正献仪。
亚献:各献爵于左;终献:各献爵于右。均如初仪。典仪赞:“彻馔。”有司彻馔毕,赞:“送神。”赞礼生赞:“跪、叩、兴。” 承祭官、分献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典仪赞:“奉祝帛,馔,送燎。”司祝、司帛、司香、司爵各奉祝帛、香、馔,以次恭送燎所,如仪。承祭官避立西旁,俟过,复位。赞礼生引诣燎所,视燎。赞:“礼毕。”仍引由祠垣左门出,各退。
通礼:月朔释菜望日上香,教授、教谕、训导等官分班行礼。
施南府 恩施县
忠义孝弟祠在
宣恩县在
来凤县在
咸丰县在
利川县在
建始县在
施南府 恩施县
节孝祠在
宣恩县在
来凤县在
咸丰县在
利川县在
建始县在
施南府学
名宦祠在文庙戟门之左,各县同。
随清江令李超
唐施州刺史南承嗣
唐施州刺史武
唐施州司户参军张道古
宋建始令李庭芝
宋施州刺史史寇瑊
宋清江县主薄任伯雨
宋施州通判程公许
宋施州摄判王在
宋施州通判李周
宋施州巡检使侯廷赏
明施州令谭朗然
明施州指挥佥事朱永
明施州卫教授庞一德
明施州卫经历黄溥
明湖广按察司佥事兵备道驻扎施州卫李尧德
施南府学
乡贤祠在文庙戟门之右,各县同。
周巴国将军巴蔓子
汉教授尹珍
宋鸿博状元詹邈
明淮安府知府事申潮
明霍州州同童希锡
明交州府同知向德豪
明淮安总兵童昶
明参军童希益
明孝子陈矿
恩施县学崇祀名宦、乡贤二祠,与府学同。
通礼:春秋释奠礼毕,教职一人,公服诣四祠致祭,引赞赞:“跪。”主祭官跪,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革官某致祭于忠义孝弟之灵曰:惟灵禀赋贞纯,躬行笃实,忠诚奋发,贯金石而不渝,义问宣昭[1],表乡闾而共式。祗事懋彝伦之大,性挚莪蒿;克恭念天显之亲,情殷棣萼。模楷咸推夫懿德,纶恩特阐其幽光。祠宇维隆,岁时式祀,用陈尊簋,来格几筵。尚飨!”读毕以祝文复于案,退。主祭官俯伏,兴。执事者酌酒,献于左,又酌酒献于右,退。引赞赞:“跪、叩、兴。” 主祭官三叩,兴。执事者以祝帛送燎。引赞引主祭官出,执事者彻,皆退。各祠致祭仪同。
通礼:节孝祠祝曰:“维某年月日,革官某致祭于节孝之灵曰:惟灵纯心皎洁,令德柔嘉,矢志完贞,全闺中之亮节。竭诚致敬,彰阃内之芳型,茹冰蘖而弥坚。清操自砺,奉盘匝而匪懈,笃孝传徽。丝纶特沛乎殊恩,祠宇昭垂于令典。祗循岁祀,式荐尊醪。尚飨!”余仪同。
[1] 义问:美好的名声。宣昭:宣明传布。
谨按,通礼“名宦”、“乡贤”二祠祝文,各省州县所在异辞不悉载。
施南府 恩施县
神祇坛在府城南门外南郡书院之左,坛垣久圮。
宣恩县在县城南门外。
来凤县在县城南门外,乾隆二十一年知县林翼池建。
咸丰县在县城□门外。
利川县在县城南门外。
建始县在县城北门外。
通礼:岁在春秋仲月诹吉致祭。府知府主之,县知县主之,在城文武各官皆设案一,于坛正中南向,云雨风雷之神位居中,施南府境内山川之神位左,施南府城隍之神位右。案陈铏一、簠二、簋二、笾豆各四,案前设俎,陈羊一、豕一,又前设香案一,陈祝文、香盘、炉镫,西设一案,陈帛七、尊一、爵二十有一。酒、胙肉于尊俎之次。
仪注:祭日,有司治供具。执事人预入序立。引班、引陪、祭官入,引赞引主祭官入。通赞赞:“执事者各司其事。”赞:“就位。”引主祭官至阶下盥手,就拜位立。陪祭官按班就东西拜位立,均北面迎神。上香,读祝,行三献礼,祝辞曰:“维某年月日,革官某致祭于云雨风雷施南府境内山川之神、施南府城隍之神曰:惟神赞襄天泽,福庇苍黎。佐灵化以流形,生成永赖;乘气机而鼓荡,温肃攸宜。磅礴高深,长保安贞之吉;凭依巩固,实资捍御之功。幸民俗之殷盈,仰神明之庇获。恭修岁祀,正值良辰,敬洁豆笾,祗陈牲币,尚飨!”余仪节与祭社稷同。
岁孟夏后诹吉雩祭,陈设、仪注同前。若间不雨及潦,诹宜祀之辰,具祝文(随时拟撰),备牲牢、笾、豆、香帛、尊、爵、炉、镫。守土府县官率属素服虔祷,为民请命,行礼仪节,与常祀同。既应而报,陈设供具,朝服行报祀礼,仪节与祈祀同。
施南府 恩施县
关帝庙城内学宫之右,南向。雍正八年建,乾隆三十五年知府张映焘重修,道光二年知府琦昌捐廉,谕绅士李大睿、李文玉、陈启栋、朱辉宪补修。(一在南城上,一在南门外,一在北门外)
宣恩县在县城东南。
来凤县在县城南,乾隆四年建。
咸丰县在县城东门外。
利川县在县城东门内,乾隆五年建,五十九年邑令陈春波、训导张定模、典史李裕泰劝捐重修。
建始县在县西门大街,乾隆二十年知县余本祥修。
通礼:岁以春秋仲月及五月旬有三日致祭。府知府主之,县知县主之。后殿以丞史,执事以礼生。是日昧爽,庙祝洁扫殿宇内外,具祝版,备器陈。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炉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板。东设一案,陈礼神制帛一(白色)、香盘一、尊一、爵三。牲陈于俎,帛实于篚,尊实酒、幂勺具,设乐于西阶上,设洗于东阶上。承祭官拜位在殿内正中。(按,今郡中现行之礼,文东武西,拜位皆在阶上,惟上香读祝则承祭官拜位在殿内正中,祭文昌庙同)。
仪注:质明,承祭官朝服诣庙,赞礼生二人,引承祭官由庙左门入,至东阶上盥手,毕,进殿东门、诣拜位前立。典仪赞:“执事者各司其事。”赞礼生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立。典仪赞:“迎神。”乐作。赞礼生赞:“诣上香位。”引承祭官就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毕。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立。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乐作,司帛、奉篚,司爵奉爵,各进至神位前。司帛跪,奠篚如案,三叩、兴。司爵立、献爵于案正中,各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礼生赞:“跪。”承祭官跪。典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致祭于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之神,曰:惟帝浩气凌霄,丹心贯日。扶正统而彰信义,威震九州;完大节,以笃忠贞,名高三国。神明如在,遍祠宇于寰区;灵应丕昭,荐馨香于历代。屡征异迹,显佑群生。恭值仲(春秋)嘉辰,遵行祀典。筵陈笾豆,几奠牲醪。尚飨。”读毕,以祝版跪安于篚内,叩如初,兴,退。赞礼生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兴。典仪赞:“行亚献礼。乐作。”司爵献爵于左,如初献仪。典仪赞:“行终献礼,乐作。”司爵献爵于右,如亚献仪。典仪赞:“撤馔。乐作。”有司撤毕,赞:“送神。”赞礼生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首礼。兴。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馔送燎。”有司奉祝、帛、香、馔,以次送燎,如仪。赞:“望燎。”赞礼生引承祭官诣燎位视燎。礼毕,乐止。各官皆退。
通礼:同日祭后殿,府县均以丞史将事光昭王位中,裕昌王左,成思王右,均南向。位各异案,每案羊一、豕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炉二镫二。殿中设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西各设一案,分陈礼神制帛三(色白)、香盘三、爵九尊三、俎篚幂勺具、设洗于后恒门内,甬通东,承祭官位殿檐下正中,执事人各以其职为位。如常仪。质明,承祭官由前左门入后垣中门,盥手,升阶就位,迎神。引诣正位前上午毕,以次诣左右位前上香,复位。行二跪六叩礼、初献读祝,如仪。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关帝之曾祖光昭王、祖裕昌王、父成忠王,曰:惟王世泽贻庥,灵源积庆。德能昌后,笃生神武之英;善则归亲,宜享尊崇之报。列上公之封爵,锡命攸隆;合三世之肇禋,典章明备。恭逢仲(春秋)诹吉祗事荐香。尚飨。”凡仪节皆与前殿曲。
通礼:五月十三致祭关帝庙前殿。神位前,陈牛一、羊一、豕一、果实五盘,炉镫具陈设,及行礼仪节,与春秋祭同。祝辞曰:“惟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之神,曰:“惟神纯心取义,亮节成仁。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功高当世,泽被生民,两仪正气,历代明禋。英灵丕著,封号聿新。敬修岁祀,显佑千春。尚飨。”
通礼:同日致祭后殿,每案羊一、豕一、果实五盘。典仪不赞。撤馔,司爵以执事生馀陈设,及行礼仪节与春秋季同。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关帝之曾祖光昭王、祖裕昌王、父成忠王。曰:礼隆报祀,谊重推思当崧生岳降之期,溯木本水源之始。辉煌栋宇,凭依已妥于上公。修洁豆笾,将飨告虔于仲夏。惟神昭鉴,尚其格歆。”
施南府 恩施县
文昌庙原在城南门外,即卫学旧址,今改为书院。嘉庆三年,知施南府事、前恩施县知县尹英图移建于鳌脊山上。
宣恩县在县城东。
来凤县在县城南内。
咸丰县在县城东门外。
利川县在县城东门,乾隆二年,建嗣于西关外,嘉庆八年训导张定模劝移建于学署内。
建始县在东门外,乾隆辛亥年,知县赵源生重修。
通礼:岁以二月三日,暨仲秋月诹吉致祭。具祝版,备器陈,设洗辨位、设乐,均与祭关帝庙同。
仪注:祭日昧爽,庙祝洁扫殿宇内外,具祝版,备器陈。神位前陈牛一、羊一、豕一、镫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炉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设案一、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凡牲陈于俎,帛实于篚,尊实酒、幂勺具。设乐于西阶,设洗于东阶上。承祭官拜位,在殿内正中,执事各以其职为位。质明,承祭官朝服诣庙,赞礼生二人,引承祭官由庙左门入,至东阶上盥手,毕,进殿东门诣拜位前立。典仪赞:“执事者得各司其事。”赞礼生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立。典仪赞:“迎神。乐作。”赞礼生赞:“旨上香位。”引承祭官就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捧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毕。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立。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司帛捧爵进至神位前。司帛跪、奠篚,三叩,兴。司爵立、献爵于案正中,各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捧祝版跪左,乐暂止。赞礼生赞:“跪。”承祭官跪,典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文昌帝君曰:惟神迹著西潼,枢环北极。六匡丽曜,协昌运之光华;累代垂灵,为人文之主宰。扶正久彰夫,感应荐馨,宜致其尊,崇兹届仲。用昭时祀,尚其歆格,鉴此精虔。尚飨。”读毕、兴。以祝版安于篚,叩如初,兴、退。赞礼生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兴。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献爵于左。赞:“行终献礼。”司爵献爵于右,均如初献仪。典仪赞:“撤馔。”有司撤毕,赞:“送神。”赞礼生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典仪赞:“捧祝帛、馔送燎。”有司捧祝帛、香、馔以次送燎。赞:“望燎。”赞礼生引承祭官诣燎位视燎,礼毕,乐止。承祭官及执事者皆退。
通礼:同日祭后殿文昌帝君先代。神位前设一案,陈羊一、豕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炉一、镫二,承祭官行二跪六叩礼。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文昌帝君之前代曰:祭引先河之义,礼从反本之思。矧夫世德弥光,延尝斯及。祥钟累代,炯列宿之精灵;化被千秋,为人文之主宰。是尊后殿,用答前庥。兹值仲(春秋),肃将时事。用申告洁,神其格歆。尚飨。”余陈设器数,及行礼仪节,均与祭关帝庙后殿同。
施南府 恩施县
龙神祠在府城南门内县学之西,嘉庆十五年知府谭光祥建。
宣恩县在县。
来凤县在县。
咸丰县在县东门外。
利川县在县南门外。
建始县在县南门外。
通礼:岁以春秋仲月辰日致祭。前期有司具祝文、饬庙户洁扫祠宇,指拭神案,备执事人具器。陈羊一、豕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炉一、镫二,陈祝文于案左,陈帛一、香盘一、壶一、爵三于案右。
仪注:主祭官朝服诣祠,赞礼生二人,引入拜位前立。典仪赞:“迎神,乐作。”赞礼生赞:“就上香位。”引主祭官就香案前立,司香自右奉香盘进,主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讫。赞:“复位。”引主祭官复位,赞:“跪、叩、兴。”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跪,奠篚,献帛于案、三叩、兴。司爵酌酒实爵、献于正中,皆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典仪赞:“读祝。”引赞赞:“跪。”主祭官暨各官皆跪。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龙王之神曰:惟神德祥环海,泽润苍生。永襄水土之平,经流顺轨;广济泉源之用,膏雨及时。绩奏安澜,占大川利涉;功资育物,欣庶类之蕃昌。仰藉神庥,宜隆报享。谨修祀典,式协良辰。敬布几筵,肃陈牲市。尚飨。”读毕,兴。奉祝版安于篚,叩如初,赞礼生赞:“跪,叩、兴。”主祭官及各官行三叩礼,兴。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酌酒献于左。典仪赞:“行三献礼。”司爵酌酒献于右,退。乃撤馔送神。引赞赞:“跪、叩、兴。”主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执事者以祝帛送燎,礼毕各退。
施南府
昭忠祠在府城隍庙内右侧。
通礼:岁春秋种月诹吉致祭,陈设、器数、仪节与忠孝节义祠同。
施南府 恩施县
历坛在府城北外振武桥之北。
宣恩县在县城北门外。
来凤县在县城北门外,乾隆二十一年建。
咸丰县在县城北门外。
利川县在县城北门外。
建始县在县城北门外。
通礼:岁三月寒食节、七月望、十月朔,祭厉坛于城北郊。
仪注:前期守土官,饬所司具香烛,公服诣神祗坛,以祭厉。告本境城隍之神。上香跪、三叩,兴,退。至日,所司陈羊三、豕三、米饭三石、樽酒棉帛于祭所,设燎炉于坛南。质明,赞礼生二人引守土官公服诣神位前,赞:“跪。”守土官跪,赞:“上香。”守土官三上香,赞:“叩、兴。”守土官三叩,兴,退。执事者焚棉帛,守土官诣燎炉前,祭酒三爵,退。礼生仍奉城隍神位,还神祗坛,退。
迎诏
通礼:有司豫于公廨,设屏南向,屏前设诏案,又前设香案,案东设台,阶下为文武官拜位。文东武西,重行异等。如朝贺仪,绅士班于文官之末,耆老军民集于武官之末,皆北面,宣诏官一人,展诏官二人,立台下西面。通赞者立香案左右,引礼生立百官班位左右,皆东西面。
仪注:诏及郊守土官备龙亭旗仗出迎。使者承诏书以架奉陈龙亭内,乘马后随,鼓乐前导,文武官朝服出迎。道右跪,候过,兴。选至公廨门外序立。绅士、耆老军民毕会,诏至门,跪迎如初礼。使者下马,从龙亭入,众随入。使者奉诏书陈于案,退立案东西面;引礼生引群官就位北面立,通赞赞:“跪、叩、兴。”众行三跪九叩礼。赞:“宜诏。”使者奉诏授宣诏官,复位立。宣诏官跪接登台,展诏,二人从升,均西面展诏书宣读讫,复于案,皆降。众听赞,复行三跪九叩礼,如初,退。
宣讲圣谕
通礼:月朔望,府县各饬所部民齐集公所,选醇谨耆老一人为“约正”,有司公服莅,恭宣世祖章皇帝钦定六谕、圣祖仁皇帝圣谕广训十六条。兵民图听,宣毕,各退。乡堡均择适中地,为乡约所选老成公正一人为“约正”,朴实谨守者三四人,直月按期集所部民宣讲圣谕。择律文内民俗易犯者,咸宣示之。守土官实力董率,教职随时巡行宣导。
迎春
通礼:先立春日,县于东郊造芒神土牛。立春在十二月望后,芒神执策当牛肩;在正月朔后,当牛腹,在正月望后,当牛膝。示民农事早晚。
仪注:届立春日,吏设案于芒神春牛前。陈香烛果酒之属,案前布拜席,通赞执事者于席左右立。知县率在城文武官,朝服毕,诣东郊。立春时至,通赞赞:“行礼。”正官一人在前,余以序列行就拜位,赞:“跪、叩、兴。”众行一跪三叩礼。执事者举壶爵,跪于正官之左,正官受爵酌酒,酌酒三。授爵于执事者,复行三叩礼,众随行礼,兴。乃舁芒神土牛,鼓乐前导,各官后从,迎入城,置于公所。各官执采仗环立,乐工击鼓,击土牛三,乃各退。
乡饮酒礼
通礼:岁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行乡饮酒之礼于学宫。以县令为主人,以乡之年高六十以上有德行者一人为被宾,其次一人为介,又其次为众宾。以教官一人为司正,学弟子习礼者二人司爵,二人赞礼,二人引礼,一人读律令。僚佐皆与前期戒,宾宾礼辞,许戒介亦如之(右戒宾、介)。先一日司正率执事者诣讲堂,肄仪,设监礼席,次于庭东北面;布宾客席,于堂西北南向;主人席,于堂东南西向;介席,于堂西南东向。从宾之长三人席于宾西南,向东上皆专席,不属众宾。于西序东向,僚佐席,于东序西向,皆北上。司正席于主人之东北向(如有乡大夫来观,礼者坐于东北,三品以上席南向;四五品,席西向,无则阙之),设律令案一,于主介间,正中东西肆设尊案一,于东序端南北肆设乐于西阶下。如仪(右陈设布席)。
仪注:届日质明,执事者入具馔,设尊于案,实酒于尊,加幂勺觯爵在尊北,读律令者奉律令,陈于中案。监礼者朝服诣学宫,主人率司正及僚属咸服入,乃使人速宾介,盛服到,序立庠门之右。介居宾南,从宾居介南,皆东面北上。执事以宾至,告于主人,主人出,迎宾,西面揖,宾介以下东面答揖,主人入门左,宾揖介、介揖众宾,以次入门右,当阶。主人揖,及阶,揖,宾皆答揖;主人与宾让升,三让,宾三辞。主人升,宾乃升,主人东阶上,宾西阶上。赞者赞:“拜。”主人西面再拜,宾东面答拜,兴。即席,主人降延,介一让升,介升拜,如宾礼,就位。主人乃延众宾,众宾以次皆升,主人揖宾长,皆答揖,众宾即席。主人率僚佐以下皆即席(右迎宾、介赞),赞者赞:“扬觯。”执事者引司正由东阶升诣堂中,宾、介皆起立。赞:“揖。”司正揖,宾、介以下答揖;司爵诣酒尊所,举幂酌酒于觯,进授司正,司正扬觯而语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无或废坠,以忝所生。”读毕,赞者赞:“司正饮酒。”司正立,饮毕,以觯授执事者,反于案。赞:“揖。”司正揖,宾、介以下皆揖。司正复位,宾、介以下皆坐(右扬觯)。赞:“读律令。”执事者律令案于中堂,引礼引读律令者,就案前北面立,宾、介、主人以下听赞,咸起立,旅揖。如司正扬觯礼,乃读律令曰:“律令,凡乡饮酒,序长幼,论贤良,高年有德者居上,其次序齿。列坐有过犯者,不得干与。违者,罪以违制。失仪则扬觯者以礼责之。”读毕复位。宾、介以下皆坐(右读侓令)。赞者赞:“供馔。”执事者举馔案于宾前,次介、次主人,众宾以下遍举讫。赞:“献宾。”主人起,离席北面立,司爵诣酒尊所,酌酒实爵,授主人,主人受爵,诣宾席奠于案,稍退。宾避席,立于主人之左,赞:“拜。”主人再拜,宾答拜,皆复位立。赞:“宾酢主人。”宾离席,司爵酌酒授宾,宾受爵,介从,诣主人席前,拜,送爵。主人答拜如前仪,复位。主人起献介,介酢主人。如前仪,皆坐。执事者遍献三宾,众宾爵讫。酒数行上升,歌周诗《鹿鸣》三章,卒。歌笙奏御制补《南陔诗》。辞曰:我逝南陔,言陟其岵。昔我行役,瞻望有父。欲养无由,风木何补。我逝南陔,言陟其屺,今我行役,瞻望有母,母也倚闾,归则宁止。南陔有笋,箨实匀之。孱孱孩提,孰噢咻之。慎尔温清,洁尔旨肴。今尔不养,日月其慆。
御制补《白华》诗,辞曰:有白者华,不污纤尘。咨尔士兮,宜修其身。不修其身,乃贻羞于二人。有白者华,婉兹静好。咨尔女兮,宜修妇道。不羞妇道,乃贻羞于二老。白华匪玉,涅而不淄,白华匪兰,芬乃胜之。我撷白华,载咏载思。白华匪玉,质玉之令,白华匪兰,臭兰之净。我撷白华,载思载咏。
御制补《华黍》诗。辞曰:瞻彼阪田,厥黍始华。胝足胼手,嗟我农夫。瞻彼阪田,黍华以秀。胼手胝足,惟勤斯茂。华有不秀矣,秀有不实矣,其雨其雨矣。杲杲日出矣,愁予愁之恤矣。间歌周诗《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三章,笙奏。
卸制补《由庚》诗。辞曰:王庚便便,东西朔南。六府调燮,八风节宣。王庚容容,朔南西东。维敬与勤,百王道同。王认郭郭,东西南朔,先忧而忧,后乐而乐。王庚恢恢,南朔东西,皇极孰建,惟德之依。
御制补《崇丘》诗。辞曰:涧松童童,蛙黾邻兮。丘草萋萋,荡青云兮。凡百君子,慎乃讬身兮。涧松童童,涧则卑兮。丘草萎萎,丘则崎矣。凡百君子,审乃所依兮。有崇者丘、物无不遂。有卓者道,愚无不智。资生育德,永植勿替。
御制补《由仪》诗。辞曰:在上曰天,在下曰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下曰地,在上曰天,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由其仪矣,物则熙矣,仪其由矣,物则休矣,物则休矣。乃合乐歌《周南·关睢》三章,《召南·鹊巢》三章。卒。歌工告备出,执事者行酒,主、宾以下,饮无算爵。右乐宾。赞礼赞:“撤馔。”众起离席,主人率僚属在东西上,宾、介在西东上,皆北面。赞:“拜。”主人再拜,宾、介以下皆再拜。宾降西阶出,介及众宾从,立庠门外之右,东面北上。主人降东阶出,僚属从,送宾于庠门外之左西面,旅揖。宾、介退,礼卒无愆。监礼者出,主人率僚属送于庠门外,皆退(右彻馔,宾出)。
日月食救护
通礼:府县遇日月食,按钦天监推定时刻分秒、随时救护。各于公署以正官一人,领班行礼,正贰教职二人,纠仪学弟子二人,通赞、引班,阴阳官一人报时,至日设香案于露台上。炉檠具,早晚随日月为向。纠仪、通赞、引班分列于香案左右,布各官拜席于香案。陈金鼓于仪门外,乐舞生二人,奉少鼓于露台下,各官素服,阴阳官报日月初亏,通赞赞:“齐班。”引班引各官至拜位前立,重行异等,少进,赞:“跪、叩、兴。”众行三跪九叩礼。兴。赞:“上香。”班首官进至香案前,三上香毕,复位。赞:“跪、叩、兴。”众行三跪九叩礼。兴。赞:“上香。”班首官进至香案前,三上香毕,复位。赞:“跪。”皆跪。赞:“伐鼓。”乐舞生奉鼓进,跪于左。正官伐鼓三声,仪门外金鼓振作,乃按班就番上香,祗跪,纠仪二人更番祗立,并如前仪,阴阳官报日月复圆,金鼓声止。通赞赞:“齐班。”众官至拜位前立,听赞行礼如初。毕,各退。
旗纛神致祭之礼
通礼:每岁秋季霜降日,申令本标弁、卒、校阅于演武场。前一日,营将、弁肃队伍,赴校场,豫立军幕。届日黎明,军士擐甲列阵,中军建大纛旗于场正中、阃帅以牲醴致祭,行二跪六叩礼,中军以下将士均随行礼毕,军门鼓吹,节铖前导,阃帅遍阅行阵,还登将台升帐,仪卫左右分列,诸将擐甲,传台下中军上行阵图,请命合操。
《施南府志》卷之八终

原创文章,作者:恩施特产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stcw.com/wenyienshi/230.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20日 下午1:17
下一篇 2017年12月20日 下午1:21

相关推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