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南府志》
-
《施南府志》后序
《修史之难》,莫难于志。文通江氏尝言之矣!盖综一代之典章制度,征文考献,勒成一书,非才、学、识之兼长,乌能折衷体要,以传世而行远乎?此史志之所以难也。若郡县之志,虽与史志差同,而成…
-
《施南府志》卷之三十 杂志
杂记方志之末,多有杂记,以旧闻轶事诸类未能尽收或野史稗官事迹,足资考证,故别而存之,亦补阙拾遗意也。旧志捃摭史志,涉于泛滥,今增损其半,较为简要云。志《杂志》而以《辨讹》附于末。《…
-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九 艺文志
重修府学文庙碑记马维驭[1]施郡自乾隆元年丙辰改卫为府,置六县,立七学,而郡学文庙之设,则自三年始。董其成者,田公也。乾隆庚寅岁,张公复补修之。迨后历年久远,已就倾圮。五十四年,前…
-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八 艺文志
明《高帝告太岁诸神文》上帝好生,凡有国者,必钦承之,则民安物阜。迩年以来,施州卫夷岁为边患,斯患也,称自尧舜以至于今,化弗循教,征弗畏威。盖恃山崖之险,固林木之丛深,故跳梁出没,虐…
-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七 艺文志
史志艺文,皆录典籍卷目,不及诗文。《湖北通志》亦循此例,各郡邑志则杂收诗文,典籍或反阙焉。盖一都一邑,著述罕觏,不足以备外史之纪也。施志旧无成书,昔贤遗典,半归零落,至於残碑断碣之…
-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六 人物志 列女
列女《诗》称女德,曰:无非无仪。此盖家人祝愿之辞,而非谓无仪为至也。若夫贤妇坚确之操,贞女亮明白之节,综其行迹,烈士或犹以为难。是以史志差次才行同,述为《列女传》。今一郡之中,孤嫠…
-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五 人物志~人物志(乡贤)
《楚国先贤传》、《襄阳耆旧传》,志人物于楚,此其嚆矢矣!施为楚边郡,《春秋传》所载楚地人物,既不得阑入。自汉至唐,亦无可纪。自宋以来旧志分门太琐,且以死节诸职官入其中,殊乖体例。今…
-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四 选举志~武勋 捐职 封赠
宋 谭汝玨(本州人,初充义军,咸淳中以功升都指挥使) 冯友谅(绥德乡人,屡著边功,升都指挥使) 元 至大年 李达可(道政乡人,至大中谢甲、阿者、容美等峒叛,行省辟达可往招,谕之酋…
-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三 选举志~科贡
选举 选举之法,尚矣!隋唐始设科目,而施无传人焉。传者,自宋詹邈中宏词科始,顾自宋迄今与科目者,亦复寥寥,岂土司所治学校未广,士之振兴无由耶?我朝改卫设府,府县莫不有学,其所以芹藻…
-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二 官师志~名宦
名宦 施在秦汉以前,名宦无可考。隋唐以后,亦不数觏焉。宋代治法稍备,良吏之载史传者,至五六人,而旧志或不尽载。今于已列祠祀者,次序于前,其他或有功德,或死事此地者,亦依时代为传附后…
-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一 官师志~世职
土司 宋 向永胜:嘉佑三年,以施州蛮向永胜所领州为安定州。(《宋史·蛮夷列传》) 向再健:绍兴十二年,诏以施州南寨路夷人向再健,袭父思迁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
-
《施南府志》卷之十九、二十 官师志~文职表、武职表
职官表施在前代,为州为郡,废置不常,官制亦屡变不能悉详也。胜国土流间治,中叶以后官始可纪焉。我朝声教四讫,诸土司革心向化,于是改土归流,置守令,立学官,增营弁,制驭之宜,迈越前古。…
-
《施南府志》卷之十八 武备志~控制
武备 历代控制蛮疆纪略 《宋史·仁宗本纪》:天圣四年八月己丑,诏施州峒,酋首三年一至京师。 嘉泰五年十一月,施州溪峒蛮来贡。 《宋史·蛮夷列传》:夔路转运使丁谓[1]言:“溪蛮入粟…
-
《施南府志》卷之十七 武备志~兵事
武备 兵事之设,王者所以资捍卫也。施在前代,为徼外地,兵事时勤焉。至于本朝改土归流,治同内地,休养生息百有余年。嘉庆初年,教匪阑入[1],一时官弁率领士民兵丁,剿捕净尽,义…
-
《施南府志》卷之十六 武备志~ 营制 俸薪饷额
武备 明洪武初置施州卫指挥使司,军数之载在《通考》者四千六百七十九名。我朝康熙三年废指挥千百户,设营制、游守各一员,割荆镇马步战守兵共五百四十二名,永驻防施。乾隆元年改卫设府,初置…
-
《施南府志》卷之十五 食货志~ 蠲恤
蠲恤[1] 施舍已责,王政所崇,是以恩蠲灾赈,历朝不废。本朝圣圣相承,民依在念,推恩行庆,膏泽频施,偶遇偏灾,即时蠲赈。其事属全省,毋庸分载,惟及府属者,始登诸志,以昭圣恩优渥不遗…
-
《施南府志》卷之十四 四食货志~ 祭祀 廉俸
祭祀银 俸廉 工役 府学 文庙春秋祭祀银肆拾两。 各县 文庙春秋祭祀银肆拾两。 崇圣祠春秋祭祀银两柒两。 名宦乡贤春秋祭祀银柒两。 武庙乡贤春秋祭祀银叁拾伍两柒钱肆分陆厘。 山川坛…
-
《施南府志》卷之十三 食货志~ 赋役
赋役全书 施南府属六县 户口 原额并续加正力及原报屯丁,改土案内勘出人力丁共六千六十四丁二斗八升四勺七抄五撮八圭九粒七粟三颗,内除建始县随田人丁六百八十四丁七斗八升四勺七抄五撮八圭…
-
《施南府志》卷之十二 食货志~ 田赋 杂税盐引
田赋 施在前代为羁縻地,田赋之入司农者无稽焉。国初仍仍胜朝旧制,土流间[1]治,迨圣圣相承,重熙重洽,而土司举土来归,文德诞敷,直迈两阶舞干羽而上矣!顾自改府设县以来,计其征输之入…
-
《施南府志》卷之十一 食货志~户口 物产
户口 施在前代,土流间治,户口之丰耗不能悉登于版图,又为明季流寇所虔刘,生齿凋敝极矣!我朝平定海宇,施卫尚仍胜国旧制,迨诸土司革心向化,始改土归流,重以圣圣相继,休养生息,…
-
《施南府志》卷之十 典礼志~风俗
风俗 修教齐政,不易其俗,《方志》所以必记风俗也。然与化移易,今固不尽如古所云也。施郡自改土归流,治法既殊,民风亦变,则旧志所记有难信于今者。故风俗志属之郡士,不概用旧稿。…
-
《施南府志》卷之九 典礼志~祠宇 寺观
祠庙(寺观、冢墓、义冢附) 施南府 恩施县 城隍庙,在府城内鳌脊山下。嘉庆三年,知府法克晋、知县尹英图移建。道光十年士民捐资重修。 火神庙,在府城南门内瑞狮岩…
-
《施南府志》卷之八 典礼志~坛庙 仪注
坛庙(仪注[1])崇德报功垂诸祀典,直省郡邑皆同。惟施为新造,坛庙多属创建,《方志》所宜备,纪也。至若牲酒[2]豆笾[3]之数,登降上下之节,或亦考献徵文者所不容略乎?他如迎诏、迎…
-
《施南府志》卷之七 建置志~学校 义学
学校(考棚、书院、义学附) 人才之生在乡邑,人才之聚在朝廷,而陶成之者,学校也。施自改土归流,既已经分县立学,廪饩[1]诸生。士生其间,宜何如砥砺,束修以勉图上报欤?谨以庙…
-
《施南府志》卷之六~公署 仓库 坊市 村镇 津梁
公署(仓库、坊市[1]、乡里、津梁、铺递)施自改土归流,官廨虽仍其旧,然郡县营汛规模已殊卫治,而各县之以土司室为公署者,其创建更多,盖纪纲所存,固不能因陋就简也。志公署,而仓库附焉…
-
《施南府志》卷之五 建置志~城池关隘
《易》称设险[1],《传》讥不备城池之于守国,尚矣!施在前代,为州为郡,废置不常,治所亦屡迁焉。胜国以一卫控诸土司,颇孤危。爰及我朝,诸土司呈请归流,遂立府分县,治同内地,而城池巩…
-
《施南府志》卷之四 疆域志~古迹
故国荒城怀古,每增感慨。昔贤遗辙,闻风亦动流连。《地志》之列《古迹》,所以资考镜也。施在前代,为苗蛮杂处之区,今则为文物冠裳[1]之地。荒寨废垒,所在多有,虽僻处万山中,而迁客放臣…
-
《施南府志》卷之三 疆域志~山川
楚为泽国,而施多山。盖居楚之上游,接壤黔蜀,故山独多于诸郡焉。水惟清江为大,虽源于蜀,然蜀水多浊,而此独清,以掩映于碧波翠涛。诸山则《图经》所称,山明水秀者,信矣!夫山嵯峨而水清驶…
-
《施南府志》卷之二 疆域志~沿革
凡郡邑志,必详沿革。顾考施郡之沿革,较各郡邑为难,盖施在胜国[1],以一卫控诸土司,从前为《卫志》者,于卫事已不能详,遑问土司事哉!至于建始一邑,自蜀归楚,为邑志者,更不及上。详卫…
-
施南府志》卷之一 疆域志~形势星野
《施南府志》卷之一知施南府事王协梦监修疆 域方舆天有分星,宿度区之;地有疆域,山川限之。虽郡邑分并,历作攸殊,而地理亘古不易,异同之迹,可考而知。则分星之应乎。疆域者,亦无难定也。…
-
《施南府志》序
施郡域介荆梁,星分翼轸。古为廪君国,地与夜郎接壤。汉以来虽设沙渠、建始二县,然分隶不常。本朝改卫为府,统县六。咸丰、来凤,五代、宋为羁縻州;宣恩、利川,则皆土司地也。明邹公维琏[1…